不說不知,天氣之子的男主帆高Hanaka, 從鄉下跑到東京,帶著一本書《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
翻出當年在台灣二手書店買的老版本,書紙泛黃,封面斑駁,格外有味道。
這本書適合睡前隨意翻到那一頁讀那一頁,尤其當中的對話,樂趣無窮,總有發現。
沙林傑1951年出版,戰後反叛小說。什麼是麥田捕手?或另譯作麥田裡的守望者。在一大片麥田中,成千小朋友在玩耍,但其中一邊是峭壁山崖,一不小心便會粉身碎骨。這本書穿越時空而仍歷久不衰。
電影天気之子熱賣上畫中,(少許劇透,慎入)跟今天世道何其寫實。那久下不停的暴雨,少女用自身換取的片刻陽光⋯最後的祭祀與救犢。伴隨旁邊觀察飲泣聲,是因為電影院內的銀幕故事?還是院外的真實場景?
原來男主角泡杯麵時,就是用這本書壓在上面。新海誠挑這一本書讓十六歲離出走的帆高帶著,實在驚喜(彩蛋)
回到麥田捕手:一個被學校開除十六歲男生(行為像十三歲)的自白。
「我老是想像有一大群小孩子在一大片麥田裡遊戲的景象。成千成萬的小孩子,沒人人在旁 — 我是說沒有大人 —除了我以外。而我站在一個非常陡的懸崖邊。我幹什麼呢?我必須抓住每一個向著懸跑來的孩子 — 我是說如果他們跑著而未注意到他們所跑的方向,那麼我就從懸崖邊出來抓住他們。那就是我成天要做的事。我要做麥田捕手。我知道那很狂,但這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我知道那很狂。」
有人問樹木希林,作為老人家對年輕人有什麼忠告?
她說:「如果我是年輕人,根本不會聽老人家任何忠告。」
樹木希林的智慧,來貼地的生活體會。
突然想,在麥田中玩耍的,到底是小孩?年輕人?還是成年人與老人?
「不成熟的人的特徵是他會為一個動機慷慨的去死,而成熟的人的特徵是他要為一個動機卑微地活下去。」
至於在一個大時代想當守望者,的確是狂想。或者追夢就是年輕與老人的指標。也許不是老了不敢追夢;而是因爲不敢追夢而變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