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家主張未知生 焉知死
大都避談死亡,再創作出上百詞語代替
莊子則較為豁達穿梭夢境虛實之間,妻子離世他仍可鼓盆而歌,參透生死
西方哲學家則相信未知死 焉知生。
哲學家伊壁鳩魯曾說:死亡未到的時候,我們沒有受到傷害,沒有甚麼值得害怕;死亡來到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亦不會受傷,所以面對死亡我們理應無所畏懼。
人習慣生,對死自然莫名恐懼。中西合璧的生死哲學,又會擦出什麼火花?
旅行和閱讀路上遇見的一些人教我的一些事
中國儒家主張未知生 焉知死
大都避談死亡,再創作出上百詞語代替
莊子則較為豁達穿梭夢境虛實之間,妻子離世他仍可鼓盆而歌,參透生死
西方哲學家則相信未知死 焉知生。
哲學家伊壁鳩魯曾說:死亡未到的時候,我們沒有受到傷害,沒有甚麼值得害怕;死亡來到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亦不會受傷,所以面對死亡我們理應無所畏懼。
人習慣生,對死自然莫名恐懼。中西合璧的生死哲學,又會擦出什麼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