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 貝聿銘先生離開了, 享年102歲。

人來到世界兩手空釭, 走時也是萬般帶不走。平常也留不下什麼記憶,三代之後, 一個甲子左右, 便灰你煙滅, 人走茶涼。然貝聿銘先生留下的, 不管是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中銀大廈, 都可望遺愛人間上百年。

位於台中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 是1963年建成的作品, 是貝聿銘先生與陳其寛共同建造, 半個世紀以來,屹立於大學的大草陂中央, 上月獲貧發國定古蹟證書。如果你到台中, 推薦給你留半天到大半天的好地方。如果你去台灣, 推薦你來台中走走看看, 慢下來, 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台中巴士悠遊咭首10公里免費, 而台中火車站到東海大學剛巧11公里, 超平宜便可以玩大半天… … )

 

東海大學 (9)

三角型的設定, 便有著濃厚貝聿銘先生的風格。

然然, 合掌的設計, 當中包含著敬畏與虔誠, 人到了, 不管有否宗教信仰, 內心便平和下來, 呆在草地上什麼也不做, 便是人間好日子。

 

東海大學 (6)東海大學 (8)東海大學 (7)

進東海大學, 一條林蔭大道, 穿梭時空

東海大學 (2)東海大學 (1)東海大學 (26)

後山的東海湖, 也是很好休閑聚點, 吃一杯牛奶冰淇淋, 消暑解熱。

貝筆銘先生留下的名言佳句不少, 摘錄三句如下:

 

「成功是已解決問題的積累」

Success is a collection of problems solved.

 

 

「我相信建築是一種實用藝術。要成為藝術,它必須建立在必要性的基礎上」

I believe that architecture is a pragmatic art. To become art it must be built on a foundation of necessity.

 

「別再為已然錯失的機會憂心了,開始尋找全新的機會吧」

Stop worrying about missed opportunities and start looking for new ones.

 

藝術作品, 不僅美, 而且實用又必要, 同時感受到藝術家的性格。置身其中, 妙不可言。

向貝聿銘先生致敬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