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難介紹的電影,先說結論:今年必看。
奧斯卡最佳外語提名,一個馬鼻輸了給《羅馬》。
一個戰亂到不能再亂的地方:黎巴嫰。
當知道是黎巴嫰女導演,就明白,即使多慘情,電影鏡頭及情節還是浪漫之極。是的,沒有人想把自己家鄉拍得目不忍睹,苦不堪言。然而,電影是實寫的工具,誰都知道,故事比現實浪漫;現實比現實更忍酷。
電影,是希望工程
這部電影瀰漫星仔的生命力,十二歲展現的男子氣慨,真的很型。愛妹妹,行足江湖,頂撞爸媽,怎看都不敢相信是素人演出。事實上,明星就是演不出那份無奈,也演不活那眼神,希望可以移居歐洲。
當星仔帶著小男嬰到處尋母,電影感最為強烈,矛盾對決,人生交叉點,都是雷影的強項。必看中的必看。唯一,不太適合帶媽媽進場攪,為什麼?猜
法庭戲極少極少,不是想像中的德華與德嫻的戲碼,幸好,卻是帶出希望的出口,讓整部電影沒有那麼灰黑,多一點光明的出口。
劇評都說星仔控訴父母未經他同意讓他出生,是嗎?也許比較容易引起共鳴的哲學爭論,實情控訴什麼?自己入場看吧,好看!
電影,寫實必須感受到那份真實,希望又必須充滿希望。中間的轉接,便考驗導演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