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重要的在最後一句
好的,試把序言每段末句撮出
內在小孩
… … 我們可能因此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在小孩。
… …但逃避不能停止我們的痛苦而只是延續了痛苦。
… …因為我們不想再次感受以前的痛苦。
… …但我們選擇了遠離。
… …也令內在的小孩再次受到傷害。
… …受傷小孩的痛苦此刻就在我們之內。
… …我們的修習就是要點亮這盞燈。
… …並療癒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
… …我們照顧我的受傷小孩。
… …甚麼時候開始修習呢?
… …內在受傷的小孩就能得到療癒。
… …修習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無數代的祖先和後代。
… …他們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變得更和諧。
… …慈悲有助我們與別人連繫並恢復溝通。
… …我們的內在會有更多的平安和慈愛。
… …你因此能夠真正活著你因此懂得愛。
果然,段末的一句,更接近結論。
僅僅是序言,就已經帶著無限慈悲與善念的種籽。
有時,推薦一本書,就不想說太多,電影中的劇透跟讀書的書透相同,還是要靠自己去看,自己去體會。每人感受不一樣,但內在的小孩卻是相同,需要關顧及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