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七年前的春夏之間, 雲南山區紅麥村
把收集了的書本, 送到山上給小孩子, 由當地的NGO接收書本之後, 陪同送到學校, 十分認真, 把書放開, 每名學生自己去選一本, 並記錄下姓名及書名, 是完全送給學生的禮物, 並鼓勵他們看完, 跟其他同學交換, 是為書橋舒橋, 其他的書便留給學校。
即使去到多偏遠, 別想像是破落的校舍, 學生衣服破舊, 現時的景象並非如此, 也不過是滿足媒體的營造畫面。但即使在北京最高檔的校區, 如有書本分享活動, 也有其無可取代的意義, 何況, 那是山區純樸的鄉村, 小孩子能接觸書本的機會, 遠比城市少。即使郵費比書貴, 我們還是堅持把書送上山。
留在山上的一個晚上, 可以跟農家一起生活。黃昏跑上小山崗, 跟農家一起農務, 看夕陽, 直接在山上小睡片刻, 至炊煙四起, 才趕下山去。
在農村長大的小孩, 有著土地孕育的質樸, 純真自然。
閱讀文學作品, 去標準化, 也無限量地接近事實。農村跟城市不同, 是更接近藝術, 非人工化的點點滴滴
桃花源一幕, 孩童下課後穿越花田
鄉村的質樸自然, 簡單純樸之美
莊稼熟了, 紅麥一片
農忙後太陽剛好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