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跟台南草祭二手書店說再見
這篇訪問稿在今天出街, 也許不是最好的日子, 卻是道別的最佳方式。長文, 慎入
曾經最感動的一家書店
⋯⋯
幾年前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草祭二手書店的照片時,便跟自己說下次到臺灣,必須要到台南走一回。兩年前,首次闖進草祭,只可以用驚為天人形容當時的情景。之後一次又一次回到台南,透過草祭,我認識了更多台南人的熱情與豪邁,並且一步一步走進書店的世界。
個性設計,活現書店主人性格
由台南火車站步行約十五分鐘,會先看到台南孔廟“全台首學”的橫匾, 草祭便位於其對面。草祭沒有張牙舞爪的店招牌,只是大門上貼著“賣書為生,非買勿進”!到底這是一家什麼樣的書店?
“草祭”二字源自書店主人姓氏:“蔡”的拆字,但也許你不能想像一個愛拆東西的主人,會把書店拆成什麼模樣… 進入書店平實的入口後,中庭一條樓梯直通地下室,左邊地下室的天花水泥被打通,露出縱橫交錯的粗獷鋼筋,一樓讀者可以看穿地下室,地下室讀者又可以仰望一樓,時光錯置充滿美感,鋼筋上集合數十位作者簽名的小石磚,活現書店主人蔡漢忠的大膽創意。地下室另一端設巨型書牆直通一樓天花,一道長竹梯架置其間,令人聯想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穿過回轉錯落的樓梯,仿如走進迷宮,兩旁都是豐富藏書,讓人樂不思蜀。任何一個角度都有電影場景的味道,原來蔡漢忠在經營書店前曾擔任攝影師的工作,難怪他像魔術師般,巧妙運用空間裝置,讓光與影共舞其中。
去年一次作者新書發表會,我在鋼筋下的地下室,首次遇到偶像:書店大作家鐘芳玲小姐,在草祭這特別的空間中,聽她細說世界各地書店的傳奇故事,還有出版新書的甘苦逸事,是我最難忘的書店時光。當然,活動後不忘拿著《書店風景》跟作者要簽名及合照留念。那一天起,我更愛在書店中發呆,也在尋找書店主人的尋夢故事,更深信書店的個性跟主人的個性有著不可割離的關係。
回想初到臺北旅行,必定深宵造訪誠品敦南店,體驗淩晨時分朝聖的滋味。但慢慢發現,新書店蓋得越來越豪華,面目也越來越貌似六星級酒店,稍一失神,有時甚至分不清自己是否置身日本或是香港的大型連鎖書店。而且,有時你會發現文創商品的比重,遠遠超越書本。奢華的裝潢及咖啡餐飲之中,每每讓人反思書店中書的本位,是否已經退居到陪襯與裝置氛圍的協助工具。
認真收書,認真賣書
草祭賣的書主要是文史哲、社會、各類藝術、建築攝影等。然而,二手書店的特色是收什麼書,便賣什麼書。在訪談中,蔡漢忠一直強調:“認真收書,認真賣書”。一次在香港的書店講座中,蔡漢忠分享一年開車六萬公里,在全臺灣收書的經歷。以臺灣島一周872公里計算,不停開車需時約十四小時,一年便要環島68次,考驗體力與意志。
收書是一個充滿驚喜的過程,驚的是也許一本書都不適合,空手而回;喜的是舊書中可能出現意外的絕版,甚至稀有的古本。然而,搬運沉重的書本,尤其上下樓梯,特別容易造成腰部及膝蓋受傷,每本書都得來不易。
收書後,還要經過固定的程式:清潔、修補、定價後才能上架。整理過程中,曾發現遠古年代的書票、愛心獎券、舊照片等。在二手書店主人眼中,一本書的意義非比尋常,蔡漢忠分享:“書在我心目中是一個生命體。二手書店的角色,是從上一個主人手上接過這本書,經整理、修復後重新上架,等待下一位主人的認領,延續著書本的生命。” 從一個人的藏書,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和不同年代的時代變遷,書店主人總有講不完的書店故事。在全球關注地球暖化的熱潮中,減少砍伐樹木,二手書店的角色更見重要,在草祭,讀者更把紙袋送回到書店迴圈再用。
複合式的迷思
蔡漢忠特立獨行,在經營書店中屢有創新的招式。去年開始,草祭實行會員制,進入書店必須先申請成為會員,並送等值的購書卷。措施推出後十分見效,店內少了純觀光的人潮。我申請會員證當天便買書把購書卷用完。這招也許對一些沒打算買書的讀者來說,會感到被拒之門外而不快,但那不正是設計會員制的目的嗎?
草祭與旁邊小說咖啡館相連,兩者均由蔡漢忠經營。去年當實施會員制時,草祭與小說之間的牆也打通了,當小說走進草祭,小說也不再賣咖啡,變成純賣書的空間,連帶文創產品也有減少。我便更明白蔡漢忠說的“認真賣書”的含義了!
當收書到達某一個數量時,如何把書賣出去便成了最大的挑戰。蔡漢忠在台南出生,也在台南接受教育成長。經營草祭之前已在經營墨林二手書店,主攻大眾化的書籍,草祭則以文史哲為主。2014年,在靠近國立台南大學旁的一座兩層高的獨立建築內開始經營另一間新書店“城南舊肆”。城南舊肆擁有大窗戶,絕佳景觀,夕陽西斜下,小葉欖仁樹上棲息著往南飛過冬的候鳥。我最喜歡在書店中的天井,凝視跨越一樓及二樓的巨型書牆。蔡漢忠在自己的家鄉,與愛書人一起創造特殊的藝文空間。有一天在你走遍這三間書店後,也許會發現,城南舊肆是最適合文藝青年聚集的地方!
由墨林到草祭二手書店,再到城南舊肆,我們看見蔡漢忠在實現自己的書店夢想世界,也看見書本不折不扣的在這裡擔任主角。
【讀書以外】
草祭二手書店打破空間迷思
草祭二手書店置身在台南一座四十多年的老房子之內,空間佈局精奇巧妙,並且禁止攝影。推薦坐在往地下室的樓梯下,仰望打掉水泥後外露的鋼筋,比博物館更具藝術感的生活場所,包圍在書本與舊傢俱的氛圍中,讓人跳脫出時間的束縛。當有別的愛書人走進這空間時,你會從他們的眼神中,發現讚歎及感動。
推薦一本書:大家不如多走路
ps在書店熄燈的一天, 回憶哪些書店主人教我的事情
圖/文: 蔡刀